NEJM:賽洛西賓vs艾司西酞普蘭用于中重度抑郁治療
在英國一般人群中,重度抑郁癥(MDD)發病率約10%。目前,以艾司西酞普蘭為代表的選擇性血清素(serotonin)再吸收抑制劑是重度抑郁癥的一線治療手段,但這些藥物起效需要幾周時間,部分患者對治療無應答。賽洛西賓,最初是從蘑菇中提煉的一種幻覺藥劑,先前被FDA授予突破性療法認定,以加快試驗測試其治療MDD的療效。
近日研究人員開展頭碰頭研究,比較了賽洛西賓與艾司西酞普蘭對MDD的治療效果。
本次研究為II期、雙盲、隨機、活性藥物對照研究,招募長期存在中重度抑郁癥狀患者參與,賽洛西賓組患者接受2劑量25mg的賽洛西賓治療,期間間隔3周,隨后接受6周的安慰劑治療,而艾司西酞普蘭組,先接受2劑量1mg的賽洛西賓治療,期間間隔3周,隨后接受6周的艾司西酞普蘭治療。所有參與者均接受心理支持。研究的主要終點為第6周抑郁癥癥狀快速自評量表(QIDS-SR16)得分變化,次要終點共計16個,包括QIDS-SR-16響應(定義為得分降低至少50%)以及QIDS-SR-16緩解(定義為得分降低5分以上)。
50名患者參與研究,其中賽洛西賓組30人,艾司西酞普蘭組29人,賽洛西賓組基線QIDS-SR-16得分為14.5分,艾司西酞普蘭組為16.4分。治療6周后,賽洛西賓組QIDS-SR-16得分降低8.0分,而艾司西酞普蘭組降低6.0分,組間差異不顯著。賽洛西賓組QIDS-SR-16響應率為70%,而艾司西酞普蘭組僅為48%。QIDS-SR-16緩解率分別為57%和28%,賽洛西賓組占優勢。其他次要終點中,賽洛西賓均優于艾司西酞普蘭。組間不良事件率差異不顯著。
組間QIDS-SR16得分變化
研究認為,盡管在第6周抑郁癥癥狀快速自評量表得分變化方面,賽洛西賓治療效果與艾司西酞普蘭差異不顯著,但賽洛西賓在其他次要終點方面表現出一定優勢。有必要進一步開展大規模研究,以驗證賽洛西賓對重度抑郁癥的治療效果。
原始出處:
Robin Carhart-Harris et al.Trial of Psilocybin versus Escitalopram for Depression.N Engl J Med, April 15, 2021.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復制、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京)-非經營性-2017-0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