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MA Netw Open:阿片類止痛藥在慢性非癌性疼痛(CNCP)患者是否存在濫用?其風險應動態評估
慢性非癌性疼痛(CNCP)患者長期使用阿片類藥物的增加可能會引起人們對阿片類藥物相關行為的擔憂。這些行為可能包括:阿片類藥物的醫療外使用(包括篡改藥物),將藥物轉移給他人,以及阿片類藥物依賴的發展。阿片類藥物劑量的增加會增加日后個人出現更嚴重問題的風險(如阿片類藥物依賴和過量死亡)。
有研究者利用疼痛和阿片類藥物治療隊列(POINT隊列)的數據對這個問題進行了研究,這是一項為期5年的前瞻性研究,對象是CNCP處方阿片類藥物患者。目的是調查5年內阿片類藥物使用行為和藥物外阿片類藥物使用的一系列指標的發生率、流行率和停止情況,在這段時間內個體持續進行這些行為的程度,以及與這些危險行為相關的因素。該研究結果近日發表在JAMANetw Open期刊上。
這項為期5年的前瞻性隊列研究涵蓋了1514名接受CNCP處方阿片類藥物治療的成年人。數據收集從2012年8月到2018年12月,數據分析從2020年2月到11月。研究的主要結果及測量包括:大劑量使用阿片類藥物(口服嗎啡200mg/d);要求增加阿片類藥物劑量;要求提前更新處方;篡改阿片類藥物;將藥物轉給他人;以及《疾病和相關健康問題國際統計分類》第十次修訂版定義的阿片類藥物依賴性。停止使用阿片類藥物也進行了評估。
在1514名參與者中,672名(44.39%)為男性,平均年齡為58(19)歲,737名(48.68%)為失業者。在每次年度訪談中,約有1/8的人服用超過200mg/d;相對而言,更多的人在前3個月要求增加劑量(8.46%至23.77%);要求提前更新處方的人更少(4.61%)。在任何一次訪談中,3.06%到7.86%的受訪者報告了篡改行為,0.47%到1.39%的受訪者報告了轉移到其他人。在每次訪談中,8.28%-13.06%符合阿片類藥物依賴標準。從第1年(9.15%)到第5年(20.02%),阿片類藥物的停藥率在所有訪談中都有所增加。從一次訪談到下一次訪談,所有行為都有相當大的發生率和停止率:大多數從事這些行為的人只在一次訪談中這樣做。對于阿片類藥物依賴,1次訪談中55.26%和64.44%的病例在隨后的訪談中不符合依賴標準。
在點隊列中觀察到一系列阿片類藥物使用指標和醫療外使用指標的訪談次數分布(估算數據)
研究檢查了4種阿片類藥物使用行為的患病率、發生率、停止和持續時間,以及3種醫療外使用和危害指標。盡管這些指標在樣本中的普遍程度在訪談中相對一致,但在每次訪談中,參與這些行為的個體差異很大。在5年的隨訪中,這些行為通常不會在個體中反映出穩定的模式,通常只出現1(或2)個點。這表明,即使在長期CNCP患者、長期處方阿片類藥物使用患者以及多種身體、精神健康和藥物使用障礙共病人群中,阿片類藥物使用行為通常是動態的和有時間限制的。
這一發現挑戰了一種普遍的觀點,即阿片類藥物相關行為的風險是靜態的——在阿片類藥物治療開始時的風險評估可以預測哪些患者會出現阿片類藥物使用障礙,從而為正在進行的管理計劃提供信息。但靜態危險因素似乎不能可靠地預測哪些患者可能從事醫療外阿片類藥物使用。相反,通過考慮動態因素,如疼痛嚴重程度和干擾、疼痛自我效能、抑郁和焦慮等變化,可以改進預測風險的監測工具。
總之,與疼痛治療的主流觀點相反,本研究結果表明,許多CNCP患者使用阿片類藥物后,阿片類藥物的使用會隨著時間的推移出現相當大的流動性。這些患者在使用高劑量和戒斷期之間波動,并經歷阿片類藥物依賴。這些發現對在治療開始時基于靜態危險因素評估阿片類藥物不良行為風險的方法提出了挑戰,并加強了對處方阿片類藥物使用有效性和安全性進行持續個人重新評估的必要性。
參考文獻:Degenhardt L, Hungerford P, Nielsen S, et al. Pharmaceutical Opioid Use Patterns and Indicators of Extramedical Use and Harm in Adults With Chronic Noncancer Pain, 2012-2018.JAMA Netw Open.2021;4(4):e213059.doi:10.1001/jamanetworkopen.2021.3059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復制、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京)-非經營性-2017-0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