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葉刀:三分之一的COVID-19幸存者會在6個月內診斷出神經精神癥狀
在COVID-19大流行暴發以來,研究人員一直在探索新冠病毒對幸存者心理健康的持續影響,現在有一項新研究發掘到了更多細節。據4月6日發表在《柳葉刀·精神病學》雜志上的研究發現,約有1/3的COVID-19幸存者會在感染后6個月內被診斷出精神健康或神經系統疾病,其中焦慮是最常見的。
DOI:https://doi.org/10.1016/S2215-0366(21)00084-5
為了進行這項研究,英國牛津大學的研究人員梳理了超過23.6萬名COVID-19患者的電子健康記錄,這些患者主要來自美國。
他們估計了COVID-19患者確診后6個月內14種神經和精神癥狀的發生率:顱內出血;缺血性卒中;帕金森病;吉蘭-巴雷綜合征;神經、神經根和神經叢疾病;脊髓結和肌肉疾病;腦炎;癡呆;精神病、情緒和焦慮癥(分組和單獨);藥物使用障礙;失眠。
通過使用Cox模型,研究人員將新冠與流感或其他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上述癥狀發生率進行了比較。并調查了這些癥狀是否受到COVID-19嚴重程度的影響,如住院、重癥監護等。
結果顯示,在236 379名COVID-19確診患者中,在隨后的6個月內神經或精神診斷的估計發生率為33.62%(95% CI 33.17-34.07),其中12.84%的患者為初次診斷。對于曾入住ITU的患者,發生率為46.42%。
發病期間非住院、住院、ITU和發生腦病患者感染后6個月內的主要神經精神癥狀比例
17.39%的患者在感染后6個月內被診斷為焦慮癥,成為最常見的診斷。而焦慮癥的發生似乎與他們感染COVID-19的嚴重程度無關。
神經系統疾病的診斷比較少見。整個COVID-19隊列中,顱內出血的估計發生率為0.56%,缺血性卒中的估計發生率為2.10%。0.11%為帕金森病,0.67%為癡呆癥。這些情況在重癥新冠患者(例如入住ITU的患者)中更容易出現。
和同一時間段內從其他呼吸道感染疾病中康復的人進行數據相比后發現,COVID-19幸存者的心理和神經系統疾病發生率更高[(危險比[HR]1.44%,95% CI 1.40%-1.47%,任何診斷;1.78%,95% CI1.68%-1.89%,任何首次診斷)vs.(1.16%,95% CI1.14%-1.17%,任何診斷;1.32%,95% CI1.27%-1.36%,任何首次診斷)],表明這些疾病似乎與COVID-19病毒有特別的關聯性。
和同一時間段內從其他呼吸道感染疾病中康復的人進行數據相比后發現,COVID-19幸存者的心理和神經系統疾病發生率更高
總體來看,研究顯示有三分之一的COVID-19幸存者在感染后六個月內被診斷有心理健康或神經系統問題,這一發現似乎令人震驚。
但實際上還有一些其他研究與柳葉刀的結果一致。今年2月份發表在JAMA上的一項研究,通過追蹤381名在意大利羅馬的醫院接受Covid-19治療的患者后發現,有30.2%的患者在康復后經歷了創傷后應激障礙。
doi:10.1001 / jamapsychiatry.2021.0109
雖然COVID-19導致心理健康問題的原因尚未解開但,但研究人員提出了一些假設。有人認為,病毒引發的炎癥可能起到一定作用。而精神病學家、斯坦福壓力與健康中心主任David Spiegel此前指出,COVID-19引發的其他身體癥狀會引起患者焦慮,進一步使這些癥狀惡化,從而導致惡性循環。
總之,這一研究結果可以幫助醫療系統規劃如何解決COVID-19幸存者的心理需求。雖然患病之后的焦慮和情緒障礙似乎并不奇怪,但這并不意味著無需為他們提供治療支持。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復制、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京)-非經營性-2017-0056